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代县行政审批局:为清廉代县建设注入清廉政务“廉动力”

日期: 2023-05-15 来源:

  近年来,代县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将“清廉政务”建设作为创优营商环境、提升服务效能、规范审批行为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一体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通过夯实清廉思想根基,锤炼清廉干部作风,营造清廉办事环境,为清廉代县建设注入政务服务“廉动力”。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筑牢清廉政务“底色”

  不断推动党员干部用理论武装头脑、践行清廉政务、清廉服务。以“三会一课”为载体,经常性组织开展理论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廉政党课、观看警示教育片、推送清廉文化信息、党规党纪知识竞赛等清廉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廉政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拓展廉政教育载体,厚植清廉文化土壤,建设红色书架、廉政文化墙,通过大厅电子屏滚动播放“清廉大厅”建设标语,张贴“廉政八条”,在大厅的显著位置竖立《推进“清廉大厅”建设十条措施》易拉宝,把清廉文化融入服务大厅、办公区域、电梯楼道等文化建设之中,从思想上固本培元,引导全体干部职工严守党纪国法,明确岗位履职“高压线”,从源头把好“廉政关”,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二、深化“放管服”改革,擦亮清廉政务“主色”

  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大力推行“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推动乡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按照“能放则放”的原则,把与市场主体相关的19项事项委托乡镇,让群众享受“近距离”政务服务。搭建企业开办“绿色通道”,推行“承诺制+容缺办”模式,将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压缩至2小时以内,个体户登记20分钟办结。落实公章刻制、资料复印、证件邮寄“三免费”等举措,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积极推行“一件事一次办”“一业一证”改革,实行注册登记、印章刻制、开户纳税、“水电气”报装“一站式”办理。将29个部门的481项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到政务大厅办理,全程网办率达100%,真正做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三、深化“小代帮办”服务内涵,永葆清廉政务“本色”

  着力打造“代您办、县时办”政务服务品牌,不断深化“小代帮办”服务内涵。充实“小代帮办”专兼职服务队伍,制定《帮办代办服务规范》,开展帮代办队伍常态化培训,梳理线下“小代帮办”高频事项清单,建立“三级代办、三全服务”机制,即:一般项目窗口代办,综合窗口人员即为代办人员;单一事项股长代办,涉及一个审批股室多项审批业务的,审批股长即为代办人员;复合事项局长代办,凡涉及审批局跨股室审批项目,局长即为专职代办。以“三级代办”为企业提供“全员全程全心”的“三全”免费帮办代办服务,确保投资者在县内办事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直至办好办成。今年以来,行政审批局累计办理审批事项3428件。帮办代办类事项办理623件,占总办件量的5.5%。

  四、构建全方位监督格局,提升清廉政务“成色”

  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坚持日常巡查、定期检查、专项督查、电子监察、随机抽查、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六位一体”督查机制,倒逼服务效能再提升。聘请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组成的10名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明察暗访、模拟办事、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对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落实“谁审批、谁负责”制,经办人对审批结果负直接责任,分管领导、主要领导负领导责任,切实增强审批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梳理工作人员个人廉政风险点21个,确保廉政风险点“找得准”,防范措施“管得住”。通过推动“互联网+监管”,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机制,在政务大厅、公安分厅等窗口单位配备“好差评”评价器42台,畅通群众监督渠道,推动构筑清廉堡垒,营造清廉环境。

  • 国家部委网站
  • 省、直辖市政府网站
  • 省政府及地市政府网站
  • 市直部门网站
  • 县、市(区)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