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雁门之旅 > 畅游代县 > 正文

初谒白人岩

 时间:2024-01-09 15:21       大    中    小     

   欣闻净土宗始祖慧远大师创建的代县白人岩(即白仁岩)禅寺,今有代县籍京华志士刘福堂先生投以巨资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复修和开发。不久的将来古道场再焕青春,这里将成为海内外香客游人争相前往朝圣、探险、避暑、旅游的理想去处。2003年盛夏,我偕同省城文友赵铎、朱七存先生。在“代县通”、青年作家张卫平先生的陪同下,驱车前往白人岩,不图捷足先登之名,但求先睹为快也。 

  东晋高僧慧远大师,我是早有所闻的。1982年我游览庐山时,谒东林寺,访“虎溪三笑”,始知大师乃博学精思、著述甚丰的白莲社主、净土宗开山鼻祖,其籍贯雁门郡楼烦县人,即今之原平茹岳村人——原来与我还是同乡呢,我感到不胜光荣之至。

  慧远大师生于公元334年,卒于公元416年。相传,慧远大师出生时,周围出现许多祥瑞现象:屋后的茹山上有佛光出现,院内的水井中骤然开放一朵圣洁的白莲花。日后,在此地兴建了一座佛寺,初称胜井院,后称楼烦寺。慧远及其弟弟慧持开始投簪落发,即在家乡的楼烦寺。《华严经》中称,边夷国(指代县一带)有菩萨住处,名叫牛头山。慧远、慧持几经寻觅,终于发现了代县牛头山中的白人岩(亦称白仁岩),山势奇特、风光瑰丽,乃天造地设的菩萨住处,遂四方化缘,创建了白人岩禅寺,该寺正式建造的年代约在公元357年至365年之间,距今已有1640多年了。此后,慧远飞锡庐山,成了与佛图澄、释道安、鸠摩罗什并列的佛坛领袖;慧持飞锡峨眉山,也成为中国佛史上一位著名的佛学大师,被列为五百罗汉,占136席。也不知是出于对家乡名人慧远、慧持大师早期德行的追慕之情,还是对佛经中提到的牛头山圣地的向往,我们等不及此次大修竣工,就兴致勃勃地直奔白人岩而来了。

  车出代县西城门,沿县级公路往西北方向迆逦而行。不远处,大运高速公路穿梭往来的车辆目不暇顾。渐近白人谷,就可以看到正在修筑的水泥路和络绎不绝的往山中运送砖瓦、木料的车辆。进入白人谷,两厢绝壁对峙,河槽白石杂陈犹如羊群散布。来到“下寺”遗址处,车已难于前行,只好停下,人沿着曲折陡峭的石蹬路向上攀登。石蹬路系就地取材的石灰岩砌成,亿万年以前形成的古生物化石随处可见。我们一边走一边寻找着竹叶化石、蚯蚓化石,因而走得慢。时有背砖瓦和抬木料的民工快步超越我们,向上走去。

  张卫平先生看见我们几位跋涉得比较吃力,就说:“这段石蹬路,是近年有人捐资修筑的,原来的路是荆棘丛中的羊肠小道,比这难走多了。慧远、慧持兄弟俩当初建寺时,就与民工们一道从沟底往峰巅上背砖、背瓦、抬木料。其精神感天动地。有一天夜里突然狂风大作,风中传来得得的马蹄声。第二天,堆在小寺前的砖瓦木料不见了,白人岩原来构想中的寺院已经神奇地出现了。直到现在,在白人岩的山路上还留有天马驮料时踩下的蹄印。”

  “怎么知道是天马的蹄印?”朱七存紧走两步赶上张卫平问道。

   张卫平说:“当你看到它的时候就明白了。天马蹄印比民间驴骡印要大得多。”

   张卫平忽而手指绝壁上的两个天然石洞。说那是护法神雕栖息的岩洞;忽而手指依岩辟庐的古南庵,说明朝代县籍两任兵部尚书张风翼、孙传庭早期都曾在此胜境潜心读书;忽而又指着一处奇峰怪石说,此景叫做“尚书拜月”……来到一处高地,水泥庄上刻有“试心石”三字,何谓试心石?绝壁上凸出一石,二尺见方,可坐在石上打坐、诵经。张卫平介绍说,这是慧远在白人岩弘扬佛法时,为辨别真信徒和假信徒而设。凡前来朝山拜师者,必先试心于石上,观其虔诚者才肯接纳为徒。我等走近石边向下一看,而临万丈深渊,顿觉头晕目眩,为安全起见,还是“免试”了罢。站在此处观山景,只见松柏青翠、云雾缭绕、鸟鸣瀑泻,如人仙境。

   稍事休息后,张卫平又领着我们拜谒了慧远修身悟真之处——修真洞。这是一个藤萝环护的石室,室外有附设的烟囱。博综六经、尤善“老”“庄”的慧远大师在这里面壁禅思,感悟经法之理、轮回之律、因果之因。面对新置的慧远塑像,我恭恭敬敬地鞠了三鞠躬。

   在一悬崖峭壁的凹陷之处有七眼石井,形如北斗七星,故名七星泉。其中五泉,为甜水泉,煮水烹茶,清香可口;另两泉为苦水泉,咸苦涩口,不堪饮用。同为岩缝中渗出之水,为什么有苦有甜呢?张卫平意味深长地说:“人生就是由苦乐二字组成的,这大概是对人生的一种概括吧。”

  白人岩禅寺位居北峰之巅,上、中、下三层建有三院。原寺殿宇巍峨,山门严整,1930年后毁于大火。现在上院的正殿已于近年复建,其余建筑台基、柱础俱存,正在照原样修复。正殿走廊悬挂着1930年春代县中学师生游览该寺的合影留念,观后令人心驰神往。值得欣慰的是大修工队正在紧张施工、木料源源不断地通过卷扬机运了上来。昔日之胜不久即可再现光辉。我们步入正殿,朝拜了净土宗尊崇的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然后,我们仰观了西岩镌刻的明代侍部万恭一所书的字可盈丈的“白人岩”三个大字,浏览了东岩下的历代碑碣,最后在寺南端杂草从中寻觅到慧远大师的说法台。我手抚说法台,遥想当年大师端坐其上,在琴瑟之中讲经说法,梵音袅袅,禅意绵绵,松涛哑默,百鸟驻听......

 
大家紧跟着张卫平继续向上攀登。 
 
 
 
 
 

关闭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