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 互动交流 > 民声回应 > 正文

代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C类8号提案的答复

 时间:2020-07-09 10:53       大    中    小     

尊敬的高建国委员:

  您好,您提出的“传承名城文化优势 助力脱贫攻坚”的提案收悉。经我们认真研究后,现答复如下:

  一、您的这一提案提得很好,对改进政府工作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特别是“倡导工匠团队精神”“加强工匠团队组织与建设”“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等建议,切中代县工匠发展与传承的弊端,对我县的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关于“加强工匠团队组织与建设”这一建议,需要给您说明的是,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县文化和旅游局的重视,并于2018年7月分别向代县人大和代县人民政府提出了两项工作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整合全县零散工匠,成立黄酒、古建、泥塑彩绘三个集团公司,发挥代县在这三个领域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带领全县人民脱贫致富;二是鼓励有影响的工匠成立工坊、作坊,以工坊、作坊为龙头,带动行业内的匠人共同发展。

  目前我县已率先组织黄酒业内人士成立了“代县黄酒协会”,正在筹建“代县黄酒集团公司”,力争改变代县黄酒行业分散、混乱的局面,让黄酒成为代县新的经济增长点。关于古建和泥塑彩绘这两个行业,因业内匠人技艺和资质参差不齐,因此整合难度较大,目前仍在不懈地沟通中。我们力争尽最大的努力,在这两个行业中也实现技术力量和人才队伍的整合,以实现行业效益的最大化。

  关于工坊、作坊建设,目前已经建成一批,并取得可观效益。成功的工坊有代县杨氏古建公司、代县华亭琉璃厂、代县推光漆器厂、峨口传统工艺铸造厂、胡峪望台砖雕厂、沙棘叶茶厂、润明饼业加工厂、阳明堡净土源酱菜厂等。这些工坊不仅有效地传承了代县的传统技艺,而且带动了一大批贫困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成功的作坊有雁绣坊(刺绣)、雁剪阁(剪纸)、白晓玲面塑坊、张海平面塑坊、雁晶绣刺绣坊、绣梦阁(布艺)等,这些作坊极力打造自己的品牌,并依靠自己的影响力和销售渠道,以作坊加匠人的方式带动全县手艺人靠传统技艺实现增收。尽管这些工坊和作坊已经做的非常成功,但与庞大的匠人队伍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工作空间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三、关于“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的建议,需要给您说明的是,近几年我们也已经意识到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并在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其中在刺绣、布艺、面塑、剪纸等技艺领域累计培训学员5千余人次。经培训,有的学员已经开始传授学员和独立创业,如高凤兰的弟子乔建梅、原巧珍等,已经设馆传艺、开辟新的业务。也有的传承人成功地把技艺传承给子女,让年轻的子女成为传承的主力军。如民居营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杨贵庭,已经把技艺传承给儿子杨美恩和杨美俊。面塑传承人张海平之子郭鹏飞、面塑传承人白晓玲之子郝利钢等,都成功地传承了母亲的面塑技艺,成为面塑制作的主力。尽管技艺传承在某些领域和个别家庭初见成效,但大多传统技艺效益不好,加之好多年轻人好高骛远,不屑于传统技艺,整体传承情况仍不容乐观,有些传统技艺甚至面临失传的危机,如传统麻糖制作技艺、传统打铁技艺、传统扎花灯技艺等。

  为了改变传统技艺销售难,效益低,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困境,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安排年轻传承人到大专院校接受培训,增强其创新能力;组织传承人参加全国大展,让他们开阔眼界,扩大影响;组织传统产品进景区,进商场,帮助他们扩展销售渠道;鼓励传承人大胆创新,设计与市场对接的文创产品,以增进传统产品的活力等。这些努力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整体状况还不太满意,我们正在继续采取措施,不断努力。特别是今年,我们拍摄了代县首部《代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片》,挖掘整理了1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新项目,接纳48名工匠艺人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举办了首届代县农民画展等。我们力争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让代县珍贵的传统技艺不仅能够传承下去,而且能够火起来,使代县靠传统技艺走向脱贫致富。

  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政府非遗应用方面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代县人民政府

                                                                                                     2020年7月2日

关闭本页